地方名特产推荐之——戏篇

目前共收录: 10 个 【戏】相关特产
  • 怀集贵儿戏

    区域肇庆市怀集县 分类民俗 类型

    贵儿戏是怀集县本县剧种,起源于清朝末叶,由民间说唱而发展为多人的有故事情节的戏剧,是广东13个戏剧剧种之一。其曲为当地民间小调。乐器是打击乐的锣鼓和唢呐,每年春节期间为贵儿戏的活动期,最多时全县有40多戏班,热闹非凡。[详情]

  • 广东木偶戏

    区域广州市荔湾区 分类民俗 类型

    广东木偶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传统戏剧。有700多年历史,广东的木偶戏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文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汉...[详情]

  • 西秦戏

    区域汕尾市海丰县 分类民俗 类型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秦戏。西秦戏的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曲调有正线、西皮、二簧、小调四类。正线是西秦戏的主要声腔,又分二方、平板、梆子三种。...[详情]

  • 白字戏

    区域汕尾市海丰县 分类民俗 类型

    白字戏是用广东海丰、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起初白字戏和潮剧都称白字戏,白字戏名为“海陆丰白字”,又称“南下白字”;潮剧名为“潮州白字”,...[详情]

  • 正字戏

    区域汕尾市陆丰市县 分类民俗 类型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明初南戏的一支传入粤东,形成正字戏,主要扎根于海陆丰地区,后传播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正字戏有传统剧目两千六百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及嘉靖年间的《蔡伯喈》南...[详情]

  • 碣石竹马戏

    区域汕尾市陆丰市县 分类民俗 类型

    碣石竹马戏历史悠久,传统气息浓郁。至今仍保留成熟戏曲以前歌舞小戏的早期形式,剧目、表演、唱腔、音乐都有着古老艺术特点。是根植于民间沃土、传统深厚的戏种。具有民俗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详情]

  • 罗洞木偶戏

    区域汕尾市陆河县 分类民俗 类型

    罗洞木偶戏始于清朝咸丰年间,有150多年的历史。木偶是用樟木雕刻的人物、动物形象,用十至二、三十条线连接在一起,以牵提活动表现人物或动物动作的一项表演艺术。表演角色多种多样,以古装戏为主。背景音乐有汉曲、民间小调、现代歌曲、客家山歌等,念白全用客家话,表演形式通俗易...[详情]

  • 龙川手擎木偶戏

    区域河源市龙川县 分类民俗 类型

    据《黎咀镇志》记载(详见附页《黎咀镇志》第292页、293页)早在民国三年(1914年),龙川木偶由骆七等人从福建引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木偶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净等行当,音乐有民间小调,客家山歌等曲调,形式多样。木偶的手、脚都能活动,嘴巴、眼睛能随曲调的旋律...[详情]

  • 紫金花朝戏

    区域河源市紫金县 分类民俗 类型

    花朝戏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明清以来,紫金县“神朝”乐舞深受乡民喜爱。后来神朝艺人为了取悦观众,常在仪式后以小曲演唱轶闻趣事。这种表演谐趣花俏,同虔诚肃穆的神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更为喜爱,称之为“花朝”。清末...[详情]

  • 东莞木偶戏

    区域东莞市 分类民俗 类型

    东莞木偶戏演粤剧。清光绪年间,大朗木偶剧团远近闻名。二三十年代,新世界木偶班长期在广州先施公司演出。新世界、竟新华、众一乐、国民乐、醒醒乐、天天乐、天民乐、继乐轩、淦华光等团活跃各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衰落。1976年,莞城镇林场曾成立业余木偶剧团,翌年解散。[详情]

戏简介

戏,汉语常用字,读作xì、suō、huī、xī或者hū,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为古代宫中的残酷娱乐,即让死囚或奴隶手持戈戟,在鼓号声中与虎豹猛兽搏斗,后引申为有鼓乐伴奏的舞台表演,又引申为逗乐、开玩笑、娱乐。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
中文名:
拼音:xì、suō、huī、hū、xī
注音:ㄒㄧˋ 、ㄙㄨㄛ、ㄏㄨㄟ等
繁体字:
异体字:戱、戯
部首:又、戈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CAT
笔画:6
造字法:会意字
字级:一级
平水韵:四寘
郑码:XSHM
仓颉: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