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俗特产

热度:35℃

端午游木龙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

端午游木龙

中文名:
端午游木龙
城市:
东莞市
区:
分类:
民俗
细分类别:

相关推荐

端午游木龙简介

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和初八这两天,是常平镇横江厦村村民们进行端午游木龙的日子。

初六,担任今年游木龙的十二个“神手们”就集中在一起,分别从上一年存放在上围和下围两个自然村的“宗祠仓堂”里,拿回用香樟雕成的一公一母两条木龙,“请”到村里的祠堂安放。而初七这一天,村民们则焚香沐浴,穿着打扮,聚集一起,在长者的带领下,敬神拜祖,祈求平安。上午十时左右,由六个壮汉分三人一组,两人抬龙头,一人舞龙尾,各抬着一条木龙,由神桥引路,顺时针沿着村边大路,绕着村子巡游一圈,用时约为两个小时。游木龙队伍一路敲锣打鼓,燃炮鸣铳,欢声笑语。回到祠堂前,两龙必有“趣斗”。因为在游木龙时,人多路窄,两龙争风,略有不服,所以到了庙前地平开阔,两龙便开始斗起来,众人争上前围观,便是游木龙的压轴戏。在村民们围观之下,两龙有时会从“趣斗”变成“恶交”,好在有十二名“神手们”拉开相劝,才相安无事。

次日,游木龙还是按昨天的路线反时针再巡游一圈,然后,木龙归位存放,一年一度的端午游木龙到此结束。

横江厦端午游木龙应来源于“扒龙船”。从地理和村名来断,“厦”是粤语的“下”,横江厦就是在横江的下边。早年村边还有一条大江,村民每年的五月有扒龙舟的习惯,但沧海桑田,无龙船可扒,但他们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方式不变。于是演风成俗,龙舟上的龙头就变成了木龙,扒龙舟就变成端午游木龙了。

端午游木龙既有“扒龙船”的部分又有“舞龙”的部分,“扒龙船”的部分是敲龙舟鼓打龙舟锣,吃类似龙舟饭的“荷包饭”。而“舞龙”的队伍则是戴“舞龙帽”,凡负责游木龙的十几个人,衣服可以自备,但每个人头上戴的那顶漆了桐油的竹帽是必须统一的,它就是舞龙戴的竹帽,加上木龙的头上插的两只鹿角,就更接近舞龙龙头的形状了。

横江厦整个端午游木龙的组织工作都是“神手们”来担任。神手的诞生、义务、责任和报酬非常独特。

横江厦凡结过婚的男子,都有当一次神手的机会,但每人一生只能当一次神手。当年结婚的男子必须到祠堂里排队报名当“神手”,而每次巡游只取十二名。村子大人口多,当年当不上的,只好等下一年。

神手的义务是抬神像和维持巡游的秩序,并负责煮“荷包饭”给抬木龙的人吃。而早先神手们的报酬和现在却是大不相同,那就是——让他们捡拾两天全村里所有的猪粪用作有机肥料。

横江厦村整个端午游木龙极具民俗性、仪式性和群体性。每个村民都以能参加巡游为荣。每到这一天,在外地工作的,以及在香港和远在国外的本村人,都要赶回来参加巡游活动。这一天,也是人们相互交往,交流,共量发展的大好时机,成了约定俗成的节日,一直至今。

如今端午游木龙已经加进了更多的元素,如加入醒狮参加等,但其娱神娱己,祈求幸福,彰显力量,团结向上的文化内涵不变。

东莞市相关资讯

端午游木龙百科

端午游木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和初八这两天,是常平镇横江厦村村民们进行端午游木龙的日子。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中文名:端午游木龙
外文名:Parade with a Wooden Dragon
民俗:传统民俗文化
活动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和初八
活动地:常平镇
兴起时间:清朝
非遗级别:省级
非遗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东莞市,常平镇

东莞市简介 更多

东莞(Dongguan),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 [4] 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中南部、珠江口东... 更多
行政级别
地级市
拼音
dongguanshi
区划代码
441900
车牌代码
粤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