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工艺品特产

热度:187℃

彩扎(麒麟制作)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

彩扎(麒麟制作)

中文名:
彩扎(麒麟制作)
城市:
东莞市
区:
分类:
工艺品
细分类别:

相关推荐

彩扎(麒麟制作)简介

东莞市清溪镇的客家人自古有舞麒麟的传统习俗,清代大利村的黄娇在清溪开了一家麒麟店,专门制作和销售麒麟,自此以家传方式代代相传,且逐渐扬名,所制麒麟广受港、澳、台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客籍华侨华人喜爱。因店号“高华麒麟”,后来就成了黄氏家族所制麒麟的专称,至今已传至第5代。

清溪高华麒麟制作重在麒麟头的彩扎,其以生竹片、黄藤、优质沙纸等为材料,经破竹、扎架、安装、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麒麟头高、宽均为35厘米,造型为龙头、狼额、独角。用红、黄、蓝、白、黑等多种颜色,彩绘以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丰富的花纹图案,并饰以各式花球,是高华麒麟头的一大特色。高华麒麟头制作工艺精细,色彩鲜艳,形态生动,加上仅重1.25公斤,舞起来轻盈灵巧,虎虎生风。

如今清溪镇尚有黄氏家族的黄素明等4人能制作传统麒麟,但乐于承传这项技艺的人寥寥,高华麒麟彩扎正处于濒危的境地,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014年11月,彩扎(麒麟制作)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东莞市相关资讯

彩扎(麒麟制作)百科

彩扎(麒麟制作),流行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清溪麒麟制作保留了客家麒麟的传统工艺风格,已有近150年历史。其中,又以“高华麒麟”具代表性麒麟制作是一种用竹篾、布、薄纱等材料扎制麒麟舞道具——麒麟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伴随着客家麒麟舞的产生和发展,广泛分布于广东东莞、惠州、佛山、广州和粤东、粤北等地的客家人聚居地区。

2014年11月11日,彩扎(麒麟制作)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66。

中文名:彩扎(麒麟制作)
批准时间:2014年11月11日
申报地区:广东省东莞市
遗产编号:Ⅶ-66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遗产级别:国家级

东莞市简介 更多

东莞(Dongguan),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 [4] 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中南部、珠江口东... 更多
行政级别
地级市
拼音
dongguanshi
区划代码
441900
车牌代码
粤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