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艺品特产

热度:71℃

广州象牙雕刻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广州象牙雕刻简介

据史书记述,我国牙雕工艺已有30OO多年历史,广州牙雕的出现比中原地区稍晚,始于晋代,亦有2000多年历史。在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捆5支大象牙,最大的长达126厘米。据鉴定,象牙的产地是非洲,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来的。另外还出土了刻画象、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等。可见这些象牙是进口雕刻作原料之用,如果鉴定属实的话,那么,广州牙雕的历史就要大大推前了。过去岭南人,特别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人视象牙为吉祥之物。认为可以“辟邪除秽”。这里介绍的牙雕是指象牙雕刻。广州的象牙雕兴盛于明代后期,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广州的著名特产。

解放前,广州的象牙雕刻全部是个体作坊式经营,主要集中于大新路一带。解放后广州市政府为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开发,提高和发展广州牙雕艺术,将这些小作坊组织成立了“大新象牙雕刻工艺厂”。从此,牙雕的技艺有了显著的进步,生产规模也有所扩大。

广州的牙雕兼有浓郁的东方民族色彩和精雕细刻的岭南风格,多以花木、山石、龙舟、宝塔、蟹笼等岭南山水景物为题材,擅长独特的镂空技艺。其中以镂雕象牙球、画舫著称,尤以镂刻精细多层象牙球最负盛名。雕刻艺术家们用一块完整无缺的象牙料,镂空成各种规格、层数不等的圆球,象牙球最小的仅二三层,最大的有40多层,每层都刻上龙凤、花卉等各种图案,且能灵活转动。广州牙雕艺术家镂雕的20层象牙球早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工艺特种奖。迄今为止,广州象牙球镂雕层数已达45层。亭台大花舫也是著名的广州牙雕作品。花舫的船身以龙为造型.上有2~7层楼阁,舫上人物多达3000人,还有旌旗、灯饰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非常壮观。此外还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渔翁撒网、通雕蟹笼、古装仕女等。

广州象牙微雕也是举国闻名,在20世纪30年代初,广州著名的微雕艺术家冯公侠在一粒与大米一般大的象牙米上,刻出孙中山先生遗嘱全文154字。他还在64开纸页大小的象牙片上刻出长达25000宇的《0宣言》。他的儿子冯少使也是一位微雕大师。他继承父亲的技艺,创作出在一粒象牙米上雕出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像。这些巧夺天工的微雕作品代表了广州象牙微雕的最高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保护野生动物运动风起云涌,大象作为被保护的野生动物,严禁猎杀,国际上规定任何国家不得销售象牙及象牙制品,我国政府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的牙雕工艺尤其是象牙雕刻行业遭受严重打击,不得不选用了别的材料代替,勉强使这项传统工艺得以延续。45层象牙球和亭台大花舫成为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举世孤品。

牙雕相关科普

牙雕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 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牙雕制作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更多

中文名:牙雕
本质:象牙
特色: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
属性:民间工艺美术
释义: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
制作地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

特产相关资讯

广州象牙雕刻百科

广东牙雕又称南派牙雕,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广州牙雕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西汉南越王墓的挖掘过程中就曾出土过牙雕文物。经过匠人代代钻研创新,广州牙雕逐渐凭借镶嵌、雕刻、编织三大类技法称雄全国。

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雕刻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最擅镂雕,主要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艺水平,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工艺最具特色的技艺。

中文名:广州象牙雕刻
别名:南派牙雕
所属地区:广东 ·广州
文化遗产名称:象牙雕刻
遗产编号:Ⅶ-27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年
遗产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荔湾区简介 更多

荔湾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广州市区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区域面积59.1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荔湾区常住人口为1238305人。2020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详情]
行政级别
市辖区
所属城市
广州
区划代码
440103000000
车牌代码
粤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