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俗特产

热度:130℃

莫家拳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

莫家拳

中文名:
莫家拳
城市:
东莞市
区:
分类:
民俗
细分类别:

相关推荐

莫家拳简介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脚法有:撑鸡脚、虎尾脚、穿心脚、钉脚、过门连环脚。拳法特点是斜身肩半吊马,步法灵活,手法紧密,攻防结合,拳势勇猛,刚劲有力,软硬兼施,长短配合,正所谓拳行如虎势,脚踢似龙威。拳种有拉长拳、黑虎拳、十字豹拳箭拳、串花拳、开口拳、下山拳、铁拳、八面拳、回龙拳、五虎拳、-拳、风虎拳、等二十多种套拳。徒手套路有:74式莫家拳、21式人字桩拳、28式白虎拳、39式桥头拳。棍法有龙虎棍,呜州棍、钓鱼棒等。

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由福建来广东的少林寺慧真禅师传给惠州府海丰县莫蔗咬﹙字达士,也叫莫达材﹚,后传给惠州火岗村的莫清骄﹙字大昌,即莫振蛟﹚、莫四季、莫定儒。经过他们切磋琢磨形成莫家拳。他们5人是为莫家拳的第一代传人。莫达士﹙莫达材﹚、莫清骄﹙莫振蛟﹚等人在东莞县一带传授莫家拳,桥头镇大洲村的莫龙富、莫定儒、石水口村的莫黎胜、莫林等人继承师法,成为莫家拳第二代传人。石水口村的莫亮、莫容和火岗村的莫群亨、莫群庆等人师承莫龙富,成为第三代。大洲村莫敬湖(莫照容、莫侠俦)、莫孔、莫锡计、石水口村的莫丁贵、莫海等师承莫黎胜、成为-传人。莫柏许、莫宁乐、莫德裕、莫坤雄、莫润金、莫培桂等师承大洲村莫镜夫(即莫侠俦、莫照容),为第五代传人。

拳相关科普

拼音:quán 基本解释 屈指卷(ju僴 )握起来的手:拳头(“头”读轻声)。 五指握紧:比喻一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徒手的武术:拳术。打拳。太极拳。拳谱。拳脚。 肢体弯曲:拳曲。拳起腿来。 量词,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打他几拳。 特指历史上的”义和团“创立的义和拳。老舍...更多

中文名:
拼音:quán
部首:
笔画数:10
比喻:比喻一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特指:历史上的”义和团“创立的义和拳
出处:《说文》
五笔86:UDRJ
五笔98:UGRJ

东莞市相关资讯

莫家拳百科

莫家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属于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传说创自莫达士。发源地是广东伙岗村。明末清初,南方两广地区拢乱60多年始息。莫达士父亲莫福田时当13岁,因兵乱由火岗村避难寄迹今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现为仲恺区沥林镇伙岗村),娶何氏为妻,生莫硕士、莫达士二子。传言莫达士曾学艺于少林寺,技成后返回火岗村,因火岗村全为莫氏族人,于是开宗创派称为“发源地伙岗村莫家拳”。

2021年5月24日,广东省申报的莫家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文名:莫家拳
外文名:Mo's Boxing
别名:六度阴阳掌
创始人:莫达士
创始年代:清初
特点:广东五大名拳之一
流行地区:东莞市,莫氏三村
非遗级别:省级
非遗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东莞市,桥头镇
代表性传承人:莫柏许,莫锦满

东莞市简介 更多

东莞(Dongguan),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 [4] 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中南部、珠江口东... 更多
行政级别
地级市
拼音
dongguanshi
区划代码
441900
车牌代码
粤S